【48812】水系调研走进临猗县角杯镇潘西村
来源:注册送100体育平台app 发布时间:2024-04-28 01:57:47
角杯前史悠长,地灵人杰,相传晋令郎重耳出游受困于此,干渴难忍,逐伐牛取角,以角为杯,畅饮黄河水,故名“角杯”。
黄河在角杯镇境内长11.3公里,从西北至西南流经潘西、元上、张郭、杨范、吴王、姚卓、潘侯七个村。咱们角杯之行的第一站便从最北边的潘西村开端——
“禹门南下水奔腾,行过潘西五码头,云树两崖嘶系马,烟波千里送孤舟。乘槎客有探源志,击楫人无骇浪愁,蒲阪铁牛今在否,还当趁兴一登楼”。这是由清初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王士桢辑录在旧版《临晋县志》中的有描绘潘西渡头的一首诗。
在临猗县西黄河岸边从前共有安昌渡,白马渡,潘西渡,元上渡,杨范渡,吴王渡,姚卓渡,浪店渡,夹马渡9个渡头,除了白马渡、吴王渡、夹马渡三个首要渡头外,其它六个渡头作为备渡在前史上存在适当长的时刻。
9个渡头中,光角杯段就有元上渡,杨范渡,吴王渡,姚卓渡,浪店渡5个渡头。潘西古渡坐落潘西村西,涑水河滨原有一块石头,石头上有关于潘西古渡的记载。潘西渡为角杯五渡之首,是一个有着悠长前史的大渡头,从前商船来往,非常富贵。村边曾有官道壕、马道通往渡头,经过船舶将产品运往河彼岸的陕西,这其间,也有运城盐池的潞盐。直到解放前,因黄河变迁,渡头交易才悉数归了吴王渡。
岁月悠悠,黄河漫漫,从前的古渡早已淹没在了前史深处,寻不见一丝的踪影,今日的咱们只可以从史料记载和村人的叙述中,去感触潘西古渡从前的光辉过往,想像它从前的容貌……
陈旧的渡头因潘西村而得名,潘西村的前史必是愈加长远。村里曾经也有城门,跟吴王村相同,在“破四旧”时被撤除。
据乡民讲,大约明代之前,村中以潘姓和西姓为主,所以叫潘西村。在村西沟下面,紧靠黄河的当地,有一个从河南逃荒过来的刘姓人的村庄,叫刘家坪。潘西村人在明朝末年的一场瘟疫中人亡户绝,后来刘家坪村的刘姓人便搬到上面村庄来寓居,所以现在的潘西村并无潘、西两姓,而是百分之九十九都姓刘。刘家坪村的旧址,至今还有当年刘姓人生活过的遗址。
据刘家家谱记载,明朝时河南逃荒过来的刘姓本是弟兄三人,潘西村是老二,老迈回了河南,老三则搬家到了对面陕西合阳百良镇的伏蒙村。开始的时分,伏蒙村刘姓人还过来潘西村上祖坟,但之间有几百年不再来往,前两年经过家谱才寻根寻到了潘西村,伏蒙村人新盖刘家家庙时,还邀请了潘西村人曩昔参与。而邻近元上村和西辛村的刘姓人也是潘西村刘姓人的子孙,元上村是刘姓第七代传人。
在潘西村西老村,至今还保存有较为完好的刘家宗祠旧址。刘家祠堂建于明末,临猗县志上有记载,其为全省十大祠堂之一。刘家祠堂虽因年久失修非常破落,但其修建规划和庄重气质仍旧,即使是满院的荒草,也难掩其旧日耀眼的光荣,兴衰荣辱俱往矣,此时它正静静地等待着修葺一新、展换新颜的那一刻。
潘西村地处临猗县角杯乡最西北,南邻元上、北至孙吉镇薛公村。老村原紧临黄河,交通不方便,80年代往东搬离了七八里路至现在村址。老村现在除了刘家祠堂外,还完好保存有老校园、一座老戏台、一座建于文革年代的照壁。
角杯镇副镇长樊俊耀掌管召开了水系调研座谈会,潘西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刘泽宁,副书记、村委副主任刘建军、刘志永、刘治功,村委委员刘腾、刘养桃等参与。
2020年兼并潘西庄后,潘西村现共10个居民组、1900余口人,犁地3800亩,人均一亩二分地,村中非流动人口不到1000人。村里 主导产业是苹果、甜柿子和樱桃。其他的还有4000多亩滩地和4000余亩荒沟地。
乡民们说,尽管村里的荒沟面积大,但由于沟斜度太陡,归于13类沟,不在平田整地范围内,国家不予立项。前段时刻有光伏和风力发电过来调查,但这两个项目需求的是45度坡,也因坡太陡而无法施行。而村里现在最大的困难时去往黄河滩的路没有修好,乡民下黄河滩需求从元上村走,非常不方便。
潘西村灌溉归于元上灌区,早在七十年代就完成了黄灌全掩盖,很早处理了温饱问题,多年来农业一向开展得比较好。现在村里只要一眼吃水井,坐落村南。
文明传承方面,潘西村八十年代就建立有星火蒲剧团,听说比县级剧团还要好,为村里培养了三四十个艺人。
据介绍,潘西村的集体经济现阶段首要是40多亩滩地的租借费用,收入大约在5万元左右。4000亩滩地中,有2000亩早年间出租给了黄牛厂,其他2000亩将于本年10月到期,收回来后方案租借出去打造2千亩水产养殖基地,集体经济收入远景可观。
因古渡头的昌盛,潘西村在明清年代最多时曾建有72座古刹,但现在仅有存下来的只要一座后土庙,乡民们习气称为娘娘庙。
娘娘庙座落在潘西村村西一处高台上,古刹并不大,听说始建于明代,后几经破坏又几经重建,现在的古刹是乡民于1998年在旧址上重建。
相传在明朝时分,黄河发大水将上游荣河的后土祠冲垮,祠堂里的檩、椽等木材顺水而下,村中一位老妇人夜里梦到后土娘娘托梦无处安身,天明后乡民们便在黄河中发现了被水冲来的木材,将其打捞上来后集资在黄河滨上的黄土塬上建起小庙一座,并为后土娘娘重塑金身。后来上游后土祠有人找来,认为潘西村建后土庙与后土祠同根同源,最终反倒又顺着河水送过来许多大房檩助其建庙。
潘西村的娘娘庙方圆百十里有名,每年正月初十是娘娘庙会。这儿便成为了周围逛庙会、唱大戏和文艺演出的场所。来自陕西、合阳、韩城等地的许多老百姓都会来此祭拜后土娘娘。现在,这儿又新建了舞台,更是成为潘西村乡民展示幸福生活的当地。
站在娘娘庙的高台上西望,可见安静开阔的黄河,还有一望无际的黄河滩地。高台南,矗立着一座土墩台,乡民们说,这些墩台本来村里有好几座,因潘西村形状似一艘船,不固定的话会移动,这些墩台便是用来固定村子的。这些墩台还有一个及其重要的效果,旧时河上行船多,夜里在墩台上挂上灯笼或火把,可认为夜行的船舶指示方向,适当于灯塔。
其实,这些土墩台又何曾不是黄河儿女们的乡愁坐标?不管在外游子走出多远,都能指引着他们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