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尺巷”到“两米路”
来源:注册送100体育平台app 发布时间:2024-04-02 23:02:09产品介绍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上刻“礼让”二字。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其后邻人见状,亦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今天为大家讲述的故事,是与“六尺巷”极为类似邻里纠纷,小编将其称之为“两米路”。为了可以最大限度场景还原,小编化身记者,跟随大连中院调解员程孝忠来到田间地头,亲历老程如何化解二十多年的矛盾积怨。
11月2日早上,雾霾缭绕,冬雨前的阴冷让小编不由自主拉了拉领口。老程早早就带着他的同时小初在西门等候,人员到齐后便驱车赶往一百多公里外的瓦房店市许屯镇。
“今天的调解有点特殊,双方是叔侄关系,就为了柴火垛堆在粮田口的事,断断续续折腾了好几年。今年闹到法院,一审完了打二审,这爷儿俩不为钱不为地,就为了‘争口气’。二审法官跟我一碰,这案子不管怎么判,法律适用的再准确,除了火上浇油,不会起到任何效果。这么一商量,还是我先上吧,想尽一切办法也给他调了。我这前期工作都准备好了,今天村里也出面帮忙,能不能行,就看这一下。”老程推了推眼镜,从包里掏出一大摞材料,还不停给小编看微信聊天记录。小编听着,看着,感受着,眼前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大哥似乎回到退休前,信心满满的讲述着自己的调解计划。
下了高速,穿过一片片农田和村庄,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许屯镇小房村某屯。此刻阴云密布,要下雨了,小编心头一紧,希望今天的调解能够在大雨来临前顺利结束。
“老矫啊,还忙活地里农活呢?要变天了,家里还暖和吧?”一见面,老程就亲切地与当事人聊了起来。
老程提到老矫,就是今天要调解的排除妨害纠纷案的被上诉人,提到被侄子起诉到法院,老矫心里很不是滋味。
“俺家这柴火垛子堆了二三十多年了,突然让俺挪走,我心里拗不过这个劲儿!”老矫一边指着柴火垛,一边跟老程诉说着心里的委屈。
老矫所说的柴火垛就在家门口不远处的一片玉米地旁,这片玉米地正是该案上诉人侄子的口粮田,小编看到玉米地紧挨柴火垛,侄子认为,叔叔占用自己的地头堆放杂物,影响车辆进出耕地。
老程这边正说着,侄子也来到了调解现场。“老程大哥,俺来晚了!”侄子一见面,就热情地跟老程打起了招呼,可眼里丝毫没有“搭理”叔叔的意思。
“现场你也看了,俺这车咋进来,前后左右都没有地方,一审判俺输了,俺心里憋气,让俺从东头走,可你看,村里刚刚给东头修好了柏油路,俺这玉米地离地面那么高,车怎么走啊?”说到自己有地不能进出这事,侄子也是一脸委屈。一审判决后,侄子不服,一纸上诉状又将叔叔告到了大连中院,让“路”这点事就这样到了二审环节。
老程拿出尺子量了量,从侄子的玉米地到村里的柏油路高度有40多厘米高,一般的农用车辆确实无法进出。
叔侄间各执一词,矛盾随时有激化的可能,老程凭借着多年的调解经验,很快找到了矛盾焦点,如何让双方让“路”解“气”成为了今天调解能不能成功的关键。
为了能快速调解叔侄二人的矛盾,大连中院立案一庭庭长吕风波曾多次与老程沟通案情,由老程反复做双方当事人调解工作,并邀请村书记参与调解。
“前前后后我跟他俩聊了十余次,其实并不是什么大矛盾,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憋着自己的‘气’,这场诉讼本身就没什么输赢之说,都是自家亲戚,消除双方心里的隔阂,避免矛盾激化才是最重要的。”谈到案件,老程说:“这种案件最好的方式是调解,一判了之并不能解当事人的‘怨气’”。
村前村后住着,亲戚里道,为何突然两家矛盾就升级到对簿公堂了呢?找到这样的一个问题的根源,也许就可以解开二人的矛盾。
“之前两家人处得很好,有一次,叔叔家的捆草机进地里捆草的时候,压到了堆放在柴火垛旁边的玻璃瓶子上,瓶子的玻璃碎片正巧打在了侄子的护目镜上,好在眼镜护住了眼睛,因为这件事两家就结下了矛盾。”村书记说。
事情发生后,侄子就多次让叔叔清理杂物、腾出位置,一来二去,两家就从口角相争逐步演化为肢体冲突,矛盾越发激化升级。
面对面调解前,老程做足了功课,苦口婆心地分别向叔侄二人阐明了利害关系,希望二人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处理问题。可二人见面没多久,争吵声就再次响起:
针对突发状况,老程紧急采取了背对背调解的方式,将叔侄二人暂时分开,分头做工作,一边说服教育,一边听取当事人的想法。
“俺也不是不让路,该让多少让多少呗,我觉得你提出的要求过分,你就是找事!”
虽然言语激烈,但老程通过分别沟通,了解到叔侄二人都有想和解的意愿,于是,老程再次将二人拉到一起,希望可以平心静气坐下来好好商量,调解又出现了转机。
“我先给你们讲讲‘六尺巷’的故事。”老程不谈案子,先给叔侄讲起了故事。“你们都是亲戚,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大家各退一步,该撤诉撤诉,该让路让路,以后大侄子种地走到二叔家门口还得跟叔叔婶子讨碗水喝呢,你们想想我说的对不对?”老程拉住叔侄俩的手,继续做工作。
小编注意到,这一个小小的动作,仿佛一瞬间融通了叔侄二人的血脉。看着苦口婆心的老程,忙前忙后的村书记,围观看热闹的村民,叔侄两人脸上的怒气渐渐消散。
叔叔低头抽着眼,却没有了之前的气愤;侄子看着老程又看看二叔,面部表情也不由自主放松下来。
“我代表村里先表态,玉米地东头的出口问题,村里帮忙解决,你放心!”村书记看准时机来个神助攻,给叔侄双方吃下了定心丸。
沉默过后,侄子先开了口。“就给俺留个农用车大小的路就行,俺也不提别的要求。”
见侄子退了一步,众目睽睽之下叔叔也松了口:“瓶子这些杂物,俺早清理出来了,再也不放了,北边这块地,俺再给腾点!”
老程忙掏出事先准备好的调解协议草稿,和叔侄二人一条一条确认,最终调解达成,确定叔叔为侄子腾出一条两米宽的通行道路。
在法院工作人员、村书记的见证下,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至此,该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老程与叔侄二人合影留念,为的是希望二人消除隔阂、和好如初,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互帮互助,重修亲戚关系。
临行前,村书记拉住老程的手说“很谢谢市中院能够安排你们来到田间地头进行调解,为我们基层化解纠纷。叔侄俩闹矛盾村里村外都知道,这下调解成了,老百姓们都会拍手称赞。这次调解,也算给村民上了一堂普法课,让更多村民能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再一次表示感谢!”
车子启动后,憋了一天的雨终于倾泻而下,仿佛一瞬间冲走了小乡村的忧愁和积怨,滋润着乡间农田。小编觉得,这雨露似乎格外甘甜,更润人心田,让雨丝把祝福送给这质朴的小乡村,愿雨水过后,恬淡和谐!
回大连的路上,小编拨通了吕风波的电话,汇报今天的工作情况。吕风波在电话里难掩兴奋:“多年的矛盾终于化解了,再多辛苦心里都是甜的!”
小编经简单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大连法院将诉源治理、诉前化访、基层社会治理纳入全市法院“11375”工作布局,实施“矛盾风险化解工程”和“强基工程”,打造“一站式全流程在线服务品牌”“司法服务乡村振兴品牌”,逐步构建起对接多部门、覆盖多领域的网格化多元解纷体系,打造出西岗法院“无讼社区”、沙河口法院“法云调解”、甘井子法院“甘心调”、开发区法院“矛盾纠纷化解进社区、进乡村、进网格”、庄河法院“法官进乡村(社区)等优秀品牌。特别是今年公开选聘了273名诉前特邀调解员,增加大连法院调解化访、诉源治理工作的新生力量。
据统计,自今年6月全市法院诉前特邀调解员正式上任以来,全市法院诉前调解成功的案件近1.6万余件,占总受理案件数的10%以上,充分的发挥了法院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机制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
回到单位已快六点,大连中院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不少干警仍然在加班中。看着兴奋的老程哼着小曲离开,小编衷心希望这些法院工作者们的生活能够像他们调解成功的一件件案件一样,永远温馨和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